首页
 

 

徐静蕾《我和爸爸》感悟父亲节
         文/千龙网

  6月15日,又是一个父亲节到了。正在为爸爸寻寻觅觅一个特别的礼物的时候,得知徐静蕾导演的《我和爸爸》要
在9月下旬上映了,虽然没有在父亲节期间,不过我还是决定要和爸爸一起去看。想想,像我这个年龄的人,好像已经
很久没有和爸爸一起看电影了。为什么会这样呢?缺少沟通吧。希望《我和爸爸》可以成为一座彩虹,连接所有的两代
人。

  开始认为《我和爸爸》是徐静蕾的自传,其实和她,还有她的爸爸没有太大关系,但是有一些认识,比如说小时候
父亲在徐静蕾眼里和长大以后在她眼里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小时候父亲什么样子的,现在又是什么样子
的,再过十年二十年又不一样了。在影片里,徐静蕾从少女一直演到成熟,可以说是一个女人的心灵成长史。她在影片
中和“爸爸”沟通,在生活中也和爸爸沟通,可以说,《我和爸爸》是徐静蕾与父亲情感交汇所迸发出的心灵的作品,
因此它平凡,因此它真情,因此它震撼。

  小鱼(徐静蕾饰)的爸爸老鱼(叶大鹰饰)是一个优点和缺点都特别突出的父亲。以往我们概念中一说亲情的片子,
就一定是哭的昏天黑地,然后呕心沥血,父母都是严父慈母。小鱼是个单亲家庭,一个她根本没什么概念的爸爸从天而
降,又突然消失,在即将淡忘他的时候,他又闯入小鱼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方式,爸爸当然没办法成为小鱼的生活支柱,
更不能让小鱼情感上有温暖的慰藉。对于这种完全颠覆传统的父女关系,徐静蕾自有她的理解:其实父亲也是人,将来
我们也会当父亲母亲,那我自己是多丰富一个人,从小时候偷偷开始谈恋爱,怎么结婚怎么有孩子,其实本来是很丰富
的,每个人都很丰富的,但被好多人给概念化了,其实是想拍一个很丰富的父亲,他的优点特别突出,他的优点也特别
突出。 

  我们总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这真的是很有道理的。如果没有和爸爸的沟通,徐静蕾是不会贸然在初任导演的时候
就选择亲情片的。有时,徐静蕾会和自己的爸爸深入心灵地探讨一些问题,但是不会很多,不是不信赖他,也不是他不
能帮助解决问题,而是父母年龄偏大了,跟他说只是给他增加负担。有些问题其实答案可能大家都知道,问题不是不知
道答案,而是知道答案还是不知道怎么做。就这是最大的问题。徐静蕾和父亲聊天会给自己一些调整,但同时会给他增
加一些麻烦,生活中他有他的问题,他有工作,他有他的问题,他又会为女儿担心,等于一些痛苦又发到他的身上了。
徐静蕾通常还是报喜不忧的典型。 

  爸爸和女儿是两代人,女儿大了,爸爸老了,这个时候才会体察到生命的延续,心灵的交替,“接班人”这个词是
如此的现实和冷漠。当徐静蕾作为女儿同样面对爸爸日渐爬上鬓角的白发时,也会忍不住想:生活就是很残酷的,人就
是要面对从出生到你的青壮年,一直到衰老,其实这是一个很完整的人生,人生不会只在出生时期和壮年时期。人的生
活不管从生理上还是心理,都会走一个下坡路,因为这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人要正面的去接受,不要那么理想主义,
不要奢望会越来越好或者怎么样,人的生命衰竭是无法克服的,我看到我父亲,他很明显,比如他个子好象都比以前矮
了,也不像以前那么大脾气了,有时侯刚睡醒看到他有一点虚弱,心里挺难受的,但是这个很真实的,生活就是这样的,
没有人不会这样,你别看我现在在这说,到我老了,我也说不出来话了,我的心态跟现在也不一样了。 所以在影片中
有生死的场面是令人心碎的,更是平常的。

  我们为什么不在父亲还不算老的时候给他更多的关爱呢?哪怕只是陪他看一场电影,也比扔给他一个信用卡然后消
失一年让他高兴得多。不要只在父亲节的时候才想起自己和爸爸已经多久没在一起吃过饭聊过天,每天和爸爸交流一下,
对于爸爸来讲每天都是父亲节。
  

 
 

  :: Copyright © 2000-2003 静盟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