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看杨峥与文惠    


【闲云孤鹤】 于 2001-1-10 15:04:53 加贴在 那一场风花雪月的事——静盟论坛

     对于那种认为杨峥不珍惜文惠的爱,不把文惠对他的感情放在心上的观点,我实在无法苟同。我的看法恰恰相反,在杨的心目中,文惠太完美了,纯洁美丽,活泼可爱,她的家庭情况和人生经历都与杨的情况存在着巨大差距(想想杨一个来自小地方的拖拉机修理工的儿子,从上大学开始就不得不靠打工完成学业),杨意识到这种差距,在文面前有自卑感,因此从一开始就压抑自己的感情,表面上是为了成全雨森,实际上潜意识里是情怯,只敢在心里想、在一定的距离之外看文。这种自卑是现实的,可以理解的,并不见得是太过分。杨的性格是很有代表性的,外表冷漠洒脱,内心其实埋着强烈的感情,对于自己最深处的感情总是用各种方式来掩饰,不管是对文也好,后来对若彤也好,都是如此。即使在他与文惠相爱时,他的内心仍然是压抑的,时刻意识到自己与文的距离,为能否留在上海,留在心爱的人身边担忧,希望靠自己的力量缩短与文的距离。这种压抑感积压多了,就会在敏感的时候以破坏性的方式爆发出来,说出连自己都后悔的话。他把与文的爱看得很纯洁,因此不能接受文父母的帮助,这会进一步损害他的自尊心,如果他不这么做也就不是杨峥了。他可以接受贝贝、若彤的帮助,却不能接受文的,就是因为文在他心目中是份量最重的。我认为杨的这种自尊恰恰是他的可爱之处。杨对文的强烈的感情在他去南方找工作那一段以及一年后从南方回来与文联系那一段表现得再清楚不过了,虽然他不善于表达。但是当他回上海后,文却要出国去了,以杨当时的工作生活状况,以他的性格是决不可能去请求文留下的,现实生活中也不可能发生那样的情况,他只能默默眼看文离开,如果我们将心比心地想想,就能理解他。在我看来,文出国后,他们俩的缘分就已经尽了。因为他们的距离会拉得更大。虽然文出国了,但杨对她的爱还是深埋在心中的,当文回国后,这种感情又开始骚动起来,表面上又要掩饰,克制这种重新沸腾的感情,这使他很痛苦。在文回来后与杨在厨房相见那一段,表现得很细致入微。当杨意识到自己再也压抑不住时,就去找文了,多年的等待、思念使他对文的爱爆发出来,淹没了自尊心,也淹没了对若彤的感觉。
文惠对杨的爱是一见钟情式的,也许基本上是凭直觉的,她是单纯、热情、心里怎么想就去怎么做的人,其实她对杨的内心一直不是太了解,初恋本身使得她不可能冷静的去认识杨,加上她又是那么年轻,只知道全身心地爱、付出,只希望每时每刻与恋人在一起。
正因为她的单纯,把爱情看得太完美,所以感情就容易脆弱;正因为她对杨内心的自卑和痛苦不了解,所以就不明白何以杨会屡屡说出伤害她的话,正如陈曦说的:“可惜她太年轻,还不知道如何去爱你。”,陈曦也对杨说过:“她是个好姑娘,你对她要耐心。”,可是因为年轻,杨也不知道如何细心呵护文。文以为杨对她不在乎,在伤心之余到雨森那儿寻求安慰。也许直到回国后,她与杨最后在自己家门口分别时,才真正意识到杨其实是多么爱她的,在此之前,她对杨对她的感情到底有多深始终拿不准。有一句话是她对若彤说的:“你说得对,他其实是心挺重的一个人。”我的理解是:文后来明白了,杨其实是很重感情的人,但他把感情埋得太深了。而若彤也是一个把爱藏在心底,表面拼命掩饰的人,又比较成熟,因此她能比较清楚地了解杨的内心。如果象很多网友认为的那样,杨是个很自私,不在乎文的爱的人,就很难理解为何文与若这两个优秀的女孩子都会那么始终如一地爱着杨,特别是深深了解杨的若彤,最后为他从婚礼上逃跑,我想不能简单地说是仅仅为了实现大学时的一个梦,也因为杨的身上的确有值得她爱的东西。杨在本质上还是一个真诚、重感情的人,有些粗心,骄傲(在这里是中性词)。如果文不出国,她与杨随着年龄的增长,互相再了解地多些,互相再宽容些,差距缩短些,那他们还会是挺美满的一对,毕竟他们是深深相爱的,可惜编剧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但凡经过恋爱而结婚的人,很多都有过与恋人三天两头吵架,互相伤害的阶段,但只要心中仍爱着对方,最终总会体会到爱特别需要宽容和忍耐。
    我最不满意的地方是编剧对杨在文出国后的人生经历安排,安排了那么多的曲折和坎坷,让他成了一个没有人生目标的人,与乐言的一帆风顺一样令人不可思议,很难想象在大学时优秀的,靠自己努力完成学业的,早早经历社会磨练的杨,在真正踏上社会后会是这样的,我只能认为编剧是故意让杨多点挫折,使若彤有更多的机会去帮助他,使得后来杨喜欢上若成为可能,但这种安排未免过于残忍,也使观众对文与若始终如一地爱杨是否值得产生怀疑,这实在是该剧的一大败笔。 写了这么多,是因为这部剧还是使我产生了很多感慨,望大家指正。


请访问我们的网站GiveMe!NEt,参与论坛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