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红与实力无关  并不只说“四小名旦”——转自《北京晚报》    


【Gillian】 于 2001-9-14 19:51:31 加贴在 那一场风花雪月的事——静盟论坛

《北京晚报》 2001.9.14    文:吴勇

  在流行文化领域,“实力”似乎越来越成为一个暧昧的字眼,因为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如果将一个艺人是否走红作为最终评判成败的标准,那么我们最终会发现,“实力”事实上已不再成为一个必要因素,它越来越演变成一种往结果上“涂脂抹粉”的工具,真正左右“走红”的是商业外衣下恰到好处的媚俗技巧与国际化浪潮下的作秀本领。靠一部戏一部戏打拼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对于艺人来说,现在时兴的是一炮走红,尔后抓紧时间将自己往名人堆里扎,再往后就是“黄金万两”。这样的态势下,媒体和观众眼中的“旦”们,其实在“投资家”的眼中成了商业下的蛋,是金蛋还是臭蛋,全看宝押的对不对,“四小名旦”无疑是只赚不赔的买卖。

  琼瑶的《情深深雨氵蒙氵蒙》为赵薇提供了一次“二次创业”的机会。有人认为赵薇在剧中的表演可圈可点,大有摆脱“小燕子”重塑新生的意思,这部剧近期在荧屏上掀起的热浪,似乎也说明了这一点。赵薇对收视率的拉动不可否认,但因此而总结出赵薇演技有了长足进步也是牵强的,《情深深雨氵蒙氵蒙》这样口罗嗦媚俗的琼式爱情戏仍有观众市场才是本质所在,在这类剧里谈演技毫无意义,将赵薇往实力演员身上推,是一种爱屋及乌的发酵心理在起作用。但除去演技,这两年赵薇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对赵薇的好感其实更多地发生在一开始对“小燕子”不屑一顾的人群中间,因为在戏外的赵薇已开始给人一种懂事与收敛的印象,这一点足以支持赵薇再走红几年。靠一部戏完成对她的转型是不现实的,从“小燕子”开始,赵薇已注定踏上了商业快车,在这部快车上“实力”往往只能当幌子,赵薇作为蛋的价值远远大于作为旦的表现。

  一开始将章子怡比作“小巩俐”的人,很快就发现了他们的错误。这个中戏毕业而几乎没有演技的演员,其实给当前的所谓专业表演好好上了一课,因为在社会公众场合,章子怡的表演才可谓精彩,而这显然不是表演系能学得到的。章子怡捕捉机会的能力是天然的,即使在好莱坞这样的地方,她的风情万种也让美国人一怔,外国人对她的演技毫不在乎,却可将最佳衣着人士、全球最漂亮的50人这样的与电影无关的荣誉一个接一个的给她。随着《卧虎藏龙》、《尖峰时刻Ⅱ》在全球的大获全胜,在一定程度上她那张时尚的“中国小脸蛋”正在纠正着外国人心目中张艺谋制造的落后的“中国土脸蛋”的印象,这时候再加上中国巨大的市场,几乎没有人会怀疑这个“蛋”的含金量,章子怡冷不丁地就能给你爆个大新闻,这无疑令片商非常兴奋。虽然有人怀疑章子怡可能连《三国演义》中的“三国”是哪三国都不知道,但章子怡的走红也许才刚刚开始,她精明与肤浅融合的个性显然非常适合国际娱乐圈的游戏规则。

  客观而言周迅的实力指数应该是最高的,但她演技的局限也是显而易见的,装纯与装坏是她的强项,她目前所演的多数角色也几乎逃不出这两类,遇到林徽音这样的复杂人物,周迅并不在状态,从这一点而言,她事实上还是一个非常本色化的演员。此次威尼斯电影节空手而归,其经纪人李晓婉打圆场说,周迅本来就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去威尼斯的。要问鼎影后桂冠还要努力。其实何止要努力,周迅最近的传闻更多地表现为心态迷糊,既然人们对她有那么高的期望值,周迅应该更多地表现出一种积极用心的状态,一心几用的周迅能否将黄蓉演好,让人担心。不过掰着指头算来算去,目前内地影视圈,很难找出比周迅在性格气质上与黄蓉对位更准确的,怪不得张纪中曾为“周迅辞演一事”表现得那么心急如焚,这就是周迅的价值。

  最近关于徐静蕾的消息是,她将正式加盟香港演艺界重量级人物王晶与文隽旗下的MVA公司,与舒淇、杨恭如、陈晓东等同在一家公司麾下发展。这将使徐静蕾有一个更为开放活跃的发展空间,事实上徐静蕾在电视剧中的表现一直低于人们对她的期望,不久前的《让爱做主》中,徐静蕾演技的乏力已能明显感觉到。对于她这样一位有着较高内涵的演员来说,周围创作环境的贫瘠,将直接威胁她潜力的发挥。本身应该靠实力吃饭的演员,最后走上一条青春偶像路线,本身就是一场错位,由于个性化不够鲜明,徐静蕾被挤出“四小名旦”行列的危险性最大。但与其他“三小旦”相比,人们对徐静蕾好感往往是由戏外影响到戏里,漂亮的文笔,淡雅不失张扬的外形气质,这在文化人扎堆的影视圈往往具有万金油的作用,群众基础不错,是徐静蕾能让投资人下注的原因。


请访问我们的网站GiveMe!NEt,参与论坛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