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蕾:留点遗憾更美丽(1) ——《中国青年》(7月下) !静蕾又上封面了!    


花卷 于 2001-8-7 14:08:21 加贴在 那一场风花雪月的事——静盟论坛

    从我第一次读懂了爱情小说开始,也有很多很多年了。觉得自己爱过一些人,忘记了一些人,还有一些想忘记却还没忘记的人,和一些不想忘记却已经失去了的人。生活会给予我们很多东西,无论我们接受不接受,也许有些遗憾是我们无法避免的,也许生命会因为一些遗憾而有一种残缺的美丽。
                                                           ——徐静蕾

                 徐静蕾:留点遗憾更美丽        文/韩春丽

  端看徐静蕾有字有画的"写真集",瞬间便回到了从前——哪个女子没有过与要好的同伴手拉手低叙私语的花季?!
  徐静蕾的父亲本来是按照唐诗的气魄来规矩培育自己的宝贝女儿的,不想,徐静蕾却最先迷上了宋词。等到拍了十几部影视作品,谈了无数场"恋爱"——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有欢乐的也有忧伤的——再蓦然回首:原来已经脱不掉婉约的影子。无论生活中还是角色里,徐静蕾就像她的名字,静静地,悄悄地,纯纯的笑眼里飘着丝丝忧郁,漫不经心处却透着刻意。
  
                        考美术的:进了电影学院

  从哪个角度看,徐静蕾都是极其幸运的。
  小学毕业被保送到全区最好的中学,成为众人眼里的"才女";考美术系没考上却撞进了北京电影学院;大学没毕业就拍了著名导演赵宝刚的《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毕业后又接拍了《将爱情进行到底》等剧目,以其青春靓丽的形象深得大学生们的喜爱,1998年被评为最受大学生欢迎的"时代女星";2000年被媒体评为新世纪"四大名旦"之一,成为影视界中的拔尖人物。
  翻开徐静蕾儿时的理想记录册,找不见影视明星的蛛丝马迹。徐静蕾说,自己儿时最大的并为其艰苦奋斗的理想就是:再也不用听爸爸的话,自己当自己的主人。
  几乎所有的父亲都有自己的育子方针,徐静蕾的父亲在她一出生就为她设计好了"大计":抱定"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信念,希望女儿能像唐诗背景里的"九万里风鹏正举"。
  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再像父辈们经历太多动荡,给她取名"静蕾",寓意明确,并寄托了太多的希望。从她三四岁起,父亲就逼她练书法,每天练150个大字,还要读2000张卡片。到了六七岁,又让她背唐诗、宋词、《古文观止》等等,给她小小的脑袋里填进不少"硬"东西。
  因为书法,徐静蕾考上了北京市少年宫,成了左邻右舍夸耀的"才女"。有一次,少年宫组织去人民大会堂写书法。临出发了,突然发现缺了个名额,也就是说有一个人不能去了,是谁呢?"我觉得自己已经有预感了,果然,视线落在了我身上,我觉得浑身发热,呼吸停止,众目睽睽之下出了教室,跑到厕所偷偷哭了两个小时,看时间差不多了就开始往家走。我兴高采烈地回了家,幸福地为爸妈描述了我们在人民大会堂表演书法的详细情景,全家都很高兴。"
  也许就是这次"虚假的幸福",让徐静蕾变得越来越不爱书法。她学会了逃课,每次上课时就到景山公园闲逛,拿一些从前写的字回家糊弄爸爸。
  高中的时候,徐静蕾又迷上了学画画。画画是"正经事",父亲全力支持。带着她,把当时北京的各种画展一次不漏地全看一遍。看到女儿常常晚上10点多才上完课回家,父亲也心疼。于是父亲也投入女儿的"画画事业"——经常去图书馆查阅作画方面的资料,记了好几本笔记。哪怕助一臂之力呢。
  很快就到了招考期,徐静蕾参加了中央戏剧学院美术系的考试,不想,落榜了。她沮丧地站在中戏校门口,北京电影学院的一个老师却误把她当成了北影表演系的学生。徐静蕾灵机一动,又进了北影考场。
  在父亲的传统观念里是见不得"搞文艺的"这类人的,认为唱歌跳舞会让人浮躁,从来是严禁女儿沾文艺边儿的。甚至有段时间,徐静蕾迷上了宋词,父亲都极力反对,认为宋词的婉约容易使人感情脆弱。可以想见,参加高考时的徐静蕾既不会唱歌,也不会跳舞,会的只是差不多人人都能为之的朗诵。
  没有人想到,徐静蕾竟然考中了。也许是北影的老师认准了她在演艺方面的潜质,在一大堆会各式各样表演的学生中间,这个几乎不懂"表演"的"黑瘦"女生,中榜了。后来,作为明星的徐静蕾在忆及自己的"幸运"时这样描述道:"一个完全没有表演欲的黑黑瘦瘦的同学进了全国惟一的电影专业院校,这个学校里人才济济,许多世界知名的大师都是这个黑黑瘦瘦同学的校友,这个同学是够风光的了。可实情是,在这些风光的背后,这个同学过着诚惶诚恐的日子,小品永远编不出来或者编得差强人意,朗诵永远不够充沛,唱歌永远上气不接下气,舞蹈永远也跳不了一个完整的,最可笑的是这个同学还要表演说相声穿着大马褂摇着大扇子,完全是把台下的老师同学给气乐的,黑瘦同学常常无地自容,想'怎么了?怎么我就跑到这儿来了?',有种走错了时空隧道的感觉。"
  考上北影的那阵,是徐静蕾认为最成功最有成就感的一段日子。报考美术系的失败,以往的种种"不达标"不自信,好像全都是毫无必要的,可笑的。连正在叹息自己"教女不力"的父亲也对女儿开始另眼相看了。徐家上下沉浸在一片欢乐景象之中。
  徐静蕾最终"背离"了父亲的初衷,不但沾了"搞文艺的"边儿,吃的就是专业文艺演员这碗饭。她演艺方面的成绩与出息,一方面教育和纠正了父亲对"搞文艺的"看法;另一方面,在观众们对她的喝彩声中,徐静蕾时时不忘父亲的严厉面孔:没有儿时的严教苦练,哪来后天的高素质?!


  


请访问我们的网站GiveMe!NEt,参与论坛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