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蕾:留点遗憾更美丽 (2)之偶像本色,越自然越美    


花卷 于 2001-8-7 14:19:58 加贴在 那一场风花雪月的事——静盟论坛

                      偶像本色:越自然越美

  当《泰坦尼克号》风靡全球的时候,徐静蕾主演的《爱情麻辣烫》也在各地开播。虽然那大海上展翅飞翔的异国爱情用眼泪模糊了人们的视线,却并没有遮住徐静蕾那张清纯的脸——1998年,她与莱昂那多、温斯莱特等国际巨星共同被国内媒体评选为"1998年十大惊艳"。
  徐静蕾有着倾国倾城的美貌吗?在她的"写真集"里,她用自我解嘲的口吻一直称学生时代的自己是个"黑黑瘦瘦的同学",父亲的严格一直让她觉得自己的前方永远都是些到达不了的目标,所以,她一直很自卑。也许就是这点铺垫了她淡淡忧郁的底子。
  父威笼罩之外,能让她心灵放松的是自己的伙伴。她把自己的中学时代翻出来,如数家珍般描绘一番。"初中时我有三个好朋友,我们四个是死党,除了放学回家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一起。第一次读懂爱情小说是从琼瑶阿姨开始的。我们热衷于做的事就是开始给自己起一些像琼瑶阿姨小说里一样好听的名字,我们四个每人都有五个以上的名字,并用这些名字写一些神秘的字条。无论远近,我们都用书信交流,信上写的尽是些无聊但有趣的话,我们乐此不疲。"
  一段非常感性的文字,烘托出一个活泼泼爱玩闹的小女生。这种自寻开心的游戏方式,一直被徐静蕾保存到长大成人成明星。在许多"民间聚会"上,她仍然不忘鼓动撺掇出一些小游戏,"比如说数,有人说50,那我就告诉她我这个数是1 到50;有人说25,那我就告诉她25到50,看谁把这个数说出来就输了;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都不说,剩下的那个数没人说,那庄家就输了。"……
  这些自然生动的细节,见出了徐静蕾既有宋词的细致婉约又有唐诗的放浪灵动,属于放得出去又收得回来很有弹性那类主儿。难怪她既能赢得百般挑剔的大学生们又能让其他各年龄层人士喜爱。
  几乎所有的媒介报道里,都把徐静蕾列入偶像派行列。也就是说,她是个"本色演员"——用自己的本色演绎角色,而不是"性格演员"——所谓的演技派实力派。徐静蕾自己则这样认识:"演员所要做的,就是根据不同的角色需要,把性格本色中的某些东西挖掘出来,并且发挥到极致,能把本色充分发挥出来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徐静蕾不是在强词夺理,也不是她骄傲到忘了什么是谦虚。在自传中,在把自己从小到大要好的女伴们的优点一一加以详尽描述之后,她这样总结道:"让我庆幸的是我在一群算得上是优秀的人中间长大,他们时时让我感到自己的不足,从不太敢自鸣得意,也学会了不去和人比较,因为永远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实际上,生活中的徐静蕾与演员徐静蕾是有着不小区别的。有例为证:某次,在首都机场,一位年轻的海关官员拿着她的护照左看右看,就是不放她走,因为他难以相信眼前这不起眼的"黄毛丫头",就是他脑海中的林雨清(《爱情麻辣烫》)、文慧(《将爱情进行到底》)、夏琳(《情书》)等诸多"玉女"徐静蕾的化身。
  "摄影棚里拍出来的我很靓丽,但与我的真实形象有距离。我更喜欢自己生活中的形象。"为此,徐静蕾拍了一本与众不同的"写真集",以还原她所崇尚的自然美。
  说起这本"写真集"的独特,首先独特在这是由两个人完成的作品——摄影师与徐静蕾。按照徐静蕾的名气,按照大家对"挥金如土"爱铺排的"明星"的理解,这类出行少说也得带一打跟班的。但由于经费的缘故,徐静蕾却连化妆、发型、服装全自己来,连补光板也自己打;与其他旅游类写真集的不同之处还在于,除图片外,徐静蕾还用她从小练就的"徐体"书法,手书了万余字的"自传"。这种亲历亲为的行为方式,把徐静蕾所崇尚的自然美发挥到了极致。


请访问我们的网站GiveMe!NEt,参与论坛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