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蕾大学时代的《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以及在下的一点观点    


恋爱豆腐果 于 2001-7-18 19:48:02 加贴在 那一场风花雪月的事——静盟论坛

    《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中刚开始的吕月月是不怎么象现在的静蕾,特别是扎辫子的那一段,看得出那时侯静蕾比现瘦点儿。整部戏有几个地方。一个是吕月月作为平安旅行社的导游小姐和潘小伟(香港黑社会老大潘大伟的弟弟)在古都大酒店第一次喝咖啡,静蕾往咖啡里加糖的神态是整部戏里最绝美的一瞬。潘小伟:“我老师说,喜欢刺激的女孩子都比较善变哦。”“潘先生,我们刚认识你怎么就这样不饶我?”二是吕月月坐在自己的床上给海岩讲述潘小伟自杀时,:“这就是我得到的爱,这就是我付出的代价,他临死都不和我说一句话,哪怕是一句诅咒的话。”声泪俱下(太痛苦)。三是后来吕月月从香港回来约海岩吃西餐(吕月月现在也开始讲究穿戴起来):“其实,我在他们家就是一奶妈,他们就这么看我。”“在香港,纯洁就是糊涂,善良就是自杀。”四是吕月月在机场感谢海岩的帮助,最后一笑。(倾国倾城,〈也许不太恰当〉)。
    吕月月出场的第一场戏,看得出静蕾因是第一次主演,没怎么放得开。到了后来进入状态了,就越拍越好。塑造的吕月月从大学生到中国刑警,从一般警察到便衣警察,然后被潘小伟的爱所感动造成思想上的动摇。然而,就在即将要去香港的最后一天晚上,因为各个方面的不解和压力彻夜难眠。她最终悄悄拨打了同事的电话*** 潘小伟自杀***然后又从警察到失业者,到孩子的母亲,到夜总会陪酒小姐,到香港未来青龙帮黑社会家族老大的母亲。最后母子在街头被暗杀车中。此剧可以说因为静蕾的出色表演(当然赵宝刚导得很好。)而获成功,百看不厌,使观众能感受到女主角心中的痛苦的,矛盾的历程。而她的悲惨遭遇也让观众无比感慨,为什么一个出类拔萃的女孩儿会在夜总会里作陪酒小姐,反映当今中国社会发人深省的一面。片中演潘小伟的台湾演员刘汉强也选得不错。不过在海岩的原作里潘小伟是平头,剧中是中长发。
    从整个片子来说,静蕾由于是初出茅庐,所以在演技上欠功夫。演的陪酒小姐一点儿也不象。毫无现实之中的,人们印象之中的夜总会小姐的风尘感。然而,恰恰正是这样才使人感到这女孩的可惜,而想要去了解她的历史,遭遇,一切。这样也不会破坏静蕾作为纯情角色的形象。剧中吕月月所做的事情都不是吕月月给观众的形象感觉而觉得是她所作的事情。
    所以,如果当初静蕾要是真把陪酒小姐演得象了陪酒小姐,或者赵宝刚把原作中两位主角在旅馆房间里的情事凸现,那倒是反而增加了观众的厌恶感,《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也不会成为电视剧的经典之作了。
    呵呵,不过静蕾倒是将剧中的女警察演得不错。特别是在北京郊外别墅抓潘小伟时。听见响动,抽枪,举枪,跑动,埋伏,一脚定江山地把潘小伟踹翻在地,迅速扭住,枪口立即顶住太阳穴。搞定!身手之敏捷,不得了,专业水准!使人不禁大叹:厉害厉害!
    在下觉得静蕾如果改变戏路,不妨从这个方向探探,以讴歌某种精神,反映历史的,社会的,或者直接说是为人民服务的(作为21世纪新青年一族的代表而这样去做,不是更让人感动倍至么?)大题材来演。是否记得今年的中国电视金鹰奖的评选规律?脍炙人口的《让爱做主》无缘入围,而演技并不怎么样的曹颖在《大雪无痕》中只是演了一个戏份极少的女配角,而且影片公演后还遭到观众的批评。然而就是这样她还得了个最佳女主角提名。(当然,她在其他方面影响大)
    静蕾的歌声,在《一场风花雪月的事》的那场由于怀恋潘小伟喝醉后从酒吧出来在街上走的戏中有过展露,唱的是“你知道我在等你吗?”(是没错吧?)在下觉得音色纯正,很好听。只是,用俗话说:中气不足,不能唱出很长的长声。这跟静蕾`肺活量`较小有关。但是,如果经过专门的训练,是完全可以练出来的。而且不会改变现在的这种柔和的嗓音。
    以上就是在下的些小见解,如言语有失,就请只管拿西红柿扔吧。(我最爱吃西红柿了啦,呵呵)
    
    


请访问我们的网站GiveMe!NEt,参与论坛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