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和《玉观音》,就我心中的吕月月和安心形象,随便说说...
【林中樵】 于 2001-3-22 23:00:59 加贴在 那一场风花雪月的事——静盟论坛 :
先后看完了海岩的小说《玉观音》和《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一直在想,象吕月月、安心这样,到底是算好女孩还是坏女孩?我不知应该如何定性好与坏的标准。海岩笔下的很多女性,如果用传统一些的眼光看,多数是不好的。用一些人的话讲:生活作风有些问题,过去的历史不清不楚,感情飘忽,朝秦暮楚,是道德败坏的“荡妇”。可偏偏是这样一些性格有些缺陷的女孩,能够打动很多人。就我个人,丝毫没有因为那些所谓的“过去”而看低了她们。也许是她们在和所相识的异性交往时,没有抱着过多的功利心,心境更加纯洁一些。
《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中,伍立昌对吕月月有一段类似总结的评述:“...可惜,她太幼稚了,而且,有个很不好的毛病——太善变了。就像过去毛主席打游击时批评的那种机会主义一样。毛主席说:什么是机会主义呢,机会主义就是这里有利就到这里去,那里有利就到那里去,无一定原则,无一定方向。毛主席批评的是当时的一种缺乏远见的军事政治倾向,其实对一个人的为人处事来说,也一样适用。今天这件东西吸引你就投向这个,明天那件东西吸引你你马上就能毫不在意地抛弃原来的追求,转过去投向那个,那就很讨厌了。太不安分的人,过于忠于自己的人,是很难相交共事的,因为这种人是不肯为了团体的事业或者他的伙伴而使自己委屈牺牲忍让一点的。如果一个人总以自己一时的喜怒和利益为进退的取舍,那我看实际上就丧失了起码的操守。”伍说她”“幼稚”“善变”“机会主义”。在我看来,吕月月幼稚是有一些的,但善变和机会主义就片面了些。毕竟伍是一个干了几十年的老警察,看待问题有时有着职业性的冷静和严肃。他不了解吕月月这个年轻、多少还不是太成熟的女孩,在与潘小伟交往过程中的复杂心态。毫无疑问,吕月月是非常喜欢潘的,甚至能不惜背叛组织。如果不是两个人对立的身份,他们的这种感情也许会十分顺利的维持下去,但爱情之花偏偏开放在矛盾的土壤之中。于是风吹雨打的侵蚀使得花朵很快摇摆乃至凋零。在一系列惊心动魄的逃亡后,在和潘之间生出的小小龌龊后,在没有人交心时,对她这样的一个女孩,很容易回头寻找曾经有过的依靠。这是一个刚刚步入社会的还不是太成熟的女孩应有的心态,不能算善变。另外,吕月月的内心,还是很希望能和潘有一个好好的结局,安定的过一种世外桃源的生活,所以她劝潘去自首,因为可以从宽。她难道是想放弃潘了吗?我想不是吧。而同时她又对背弃亲人组织的“私奔”行为感到不安,所以会在半夜三更偷偷地给队长他们打电话。她在对立的矛盾之间摇摆,想找出中庸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也不能算机会主义。但她所做的这些仅仅是美好的设想,整个故事并不是光靠讲讲就清楚了的,首先她不能说服潘自首,即使潘能答应,潘的哥哥和他那些手下也不会答应。其次她对她这次未打招呼擅自出走的后果也估计不足,同事、上级和朋友将来会如何看待这件事?再者她也没有想到潘小伟会因为她而死。总总这些说明了吕月月在处理事情的不够成熟,想兼顾左右却又偏偏将事情搞得不可收拾。说她“善变”或“机会主义”有些扣帽子了。她并未想从这些发生的事中获取某些好处,她作出了牺牲与忍让,想弥补自己犯的过错,可是,相反得到的是更加可悲的下场。但真正让我感到悲哀的还不在此,而是她在经历的风风雨雨后没有成熟起来,反而有些沉沦了下去。夜总会的那段日子磨平了她的心志,明显感到了苍老,她为能够做豪门富孀感到很开心。也许我没有经历过她那些困顿的日子,很难体验那种艰辛的生活,想想一个未婚妈妈原是很渴望过上安静舒适的生活的,这似乎没有什么过错。我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到底是为她高兴还是悲哀。她又一次出现在我的视线里,以阔绰的形象谈着金钱、身份、地位,那个曾经深深为爱受过伤、执着单纯的月月已经完全的消失了。这算不算“善变”“投机主义”呢?很复杂的一种感觉,我也不知道。我只觉得先前还没有真正定型的一个女孩子,在经历了平平静静的生活、惊心动魄的生活、物欲横流的生活、豪华奢靡的生活后,已经真正地定型了,让我感到一种可怕的陌生,这是最让我伤感的结局。直至她最后饮弹身亡,我反而有了一种释重的感觉,我宁愿看见天堂里有一个单纯美丽的少女月月,也不想看到一个游走于豪商富贾间的阔太太。
《玉观音》里的安心,也是一个性格复杂矛盾的女孩。在她认识杨瑞之前,结识过好几个男性,且相处的都不错。我说不清她同时与铁军,毛杰之间的那种感情交流是不是同样适用于现实生活之中。不过她处理感情的方式,多少也有些摇摆不决,左也好,右也不错,不知道如何快刀乱麻的结束,一次次地伤害别人同时也伤害自己,于是有了后来那么多不该发生的故事。安心隐瞒了过去与杨瑞交往,先后几次欺骗杨,虽然我也知道她可能另有隐情,可能是过去受过伤害什么的(事实确实如此),可能恋爱中的人多敏感些吧。我也确有为杨不平的意思。虽然杨的底子也不算好,但他毕竟对安心献上了一片真心,真正恋爱的人是否应该交心?我没有此方面过多的经验,我觉得真正爱一个人就要彼此互相信任。对安心先前这样处理感情的方式,可能与她有些多虑的性格以及潜意识里的防范有些关系。而这些又同她复杂的经历和职业的特殊相关。(还好最后,在历经那么多磨难后,他们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想到这里,我又觉得安心是可以理解的。海岩就是这样的一个作家,能够把人性格中的缺陷用一种很朴实的描述表现出来,让人觉得可信。你丝毫不会因为这种缺陷而看低了这个人物,反而觉得人物的更加立体生动。安心给我的感觉某方面有些象吕月月,不够成熟吧,都是先后爱上了不该爱的人,和他有了孩子,处理感情优柔寡断,男人为她而死,自己最后也落得悲哀下场。但我先后被这两个人物深深地感动!海岩是写悲剧的高手,每一个哀婉凄美的故事结束之后总能给人思考的空间。我先后看完《玉观音》和《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总在想:现实中类似月月、安心这样的角色应该还是有的吧。人性的复杂多变,人存在世间是不是都要受这么多苦难和磨砺?每个人都在希冀光明美好的日子,可偏偏总有那么多的人不自觉地陷入黑暗。我不信神明不信鬼魅,但也说不清为什么有的人总是开心,而有些人偏偏总是多难!《玉观音》里还有一个让我感动的人物,就是“我”--杨瑞。杨瑞是一个真正的男人。区分男人的标准,应该不仅仅是外表吧。我说的“男人”,是指那些在社会、工作、家庭、感情方面具有责任感的男性,那么多责任听来有些吃力怕人,但如果男性真正能用心去做以上几点,哪怕不是最好最完整,他也一定能够获得异性的青睐和同性的尊敬,可以有资格扬眉吐气的说“我是男人”。杨瑞先前给我的感觉很“痞”,整个一个吃软饭的小混混。丝毫看不出他能和安心有任何相配之处。或许成就一个人物需要某种特定的事件来催化,安心种种遭遇折射出杨瑞人性中的闪光面。他能够义无返顾的为安心放弃一切,包括工作、金钱和地位。那种无怨无悔地对爱情的执着,至今仍深深感动着我!可能正是杨瑞这种品行同样感动了安心,她也同样义无返顾的救杨出囹圄。现实中能够互相做这种爱人,真是值!
海岩的小说看完后,还是有些小小遗憾的,因为先看了《玉观音》,总体上觉得它比《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好些。我喜欢《玉》的叙述方式,更象小说吧,情节有起伏,吸引我不断往下看。《一》用海岩自己的话讲更象“讯问记录”,有些平铺直叙,故事也稍微显短。两者的主人公还是有些相似感。《玉》写在《一》之后,如果先看《玉》,就会觉得《一》有一些缺陷。安心比月月形象更丰满,感情也更加丰富。脑海中时常显现出徐静蕾饰演的吕月月这个角色。《玉观音》虽然还未拍成电视剧,但是我依然固执地认为,让徐静蕾来演是非常合适的。
请访问我们的网站GiveMe!NEt,参与论坛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