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活动报导之三十四:2003年11月29日《我和爸爸》北京首映全程记录 作者:花卷 2003-11-29 今天《我和爸爸》北京首映活动在东方广场地下的东方新世纪影院隆重举行。(这可能也是时间定的最晚的一次首映)从晚七点半开始,娱乐圈中的明星便陆续前来捧场,其中包括:孙红雷、崔健、张一白、高晓松、刘汁子、刘国梁、洪剑涛、李成儒等大家非常熟悉的面孔,孙红雷还特意送来了花篮以示祝贺。影片的男主角叶大鹰则一直在门口招呼各位嘉宾。影院外也在滚动播出着《我和爸爸》的拍摄花絮。 影片20点准时开始放映,在95分钟的片子放映中,不时能听到观众的阵阵笑声,可见观众们还是非常喜欢这部影片的。的确片子里有许多经典的搞笑台词和精彩场面。但其中也有一些导演经验上的不足在影片中能够看出。但毕竟这是徐静蕾的导演处女作,从整体上看还是很不错的。相信大家看过后自会有体会,这里不在赘述。 今天的首映礼现场异常火暴,整个影院座无虚席,甚至在两边过道都站满了人,前来采访的众多记者也非常吃惊,不得不赞叹徐静蕾强大的市场号召力! 21:40,影片放映结束,徐静蕾率领影片核心成员上台与观众见面,其中有叶大鹰、苏小明、张暴默、张一白和三妹及徐静蕾前夫的扮演者。他们分别发了言,并回答了主持人几个平淡的问题。最后还送出了几本静蕾的签名写真集。徐静蕾今天穿了一身黑色的NIKE连衣裙(我不太懂服装,大概可以这么说),十分漂亮,不过在整个交流过程中说话不多、显得有点羞涩,可能是因为如她所说,是对自己的处女作还不太满意。 在此之后是媒体对徐静蕾和叶大鹰的拍照和专访时间,不过由于场地狭小及影迷众多,场面一度十分混乱并出现了媒体为抢好位置而扭打起来的场面。我22:15离开时专访仍在继续中。相信明天起各家媒体将对首映礼和专访内容有详细的报道,敬请关注! 徐静蕾的弟弟今天也前来观看影片。 今天的首映礼真的可谓是超人气! 更多精彩照片:http://club.topdigi.com.cn/showannounce.asp?id=42048 2003年11月29日《我和爸爸》北京首映现场杂记 作者:lovelotus 很有幸,和井晓濛、花卷、李萌一起参加了《我和爸爸》北京首映。影片在北京第一个首映,这很自然,影片是在北京拍的,出品方是北京的公司,老徐又是北京人,表现的又是京味的北京故事,所以北京应该是该片最重要的市场。 首映式8点开始,和其他三位会合之前,我6点10分就来到了东方新世纪影城,看到工作人员还在对现场进行最后的布置工作,我趁着现在人还不多,对着展板和海报拍了几张照片,宣传采用的是一色的红,就是那个最后版本的红色基调的海报宣传画。在拍照的时候,隐约听见有人在谈论老徐,说徐静蕾还有什么新片子,说下面一部就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期待的人特别多,我听了自然高兴。 和井晓濛、花卷、李萌会合之后,我们在影院门口等待,等待的过程中见到了不少名人进场,说来真是碰巧,我第一个看到并认出来的名人就是刘汁子(老徐的恩师),以我这个一个高度近视的人,经常是同事朋友走到面前都会反应迟钝,这次却还挺尖。但是眼尖也就这么一回,后来的名人我都是被井晓濛他们指着我看的,而且有时告诉我我也看不见,呵呵。 8点的时候,我进场看电影,由于准备拍照,所以我就按照越前越好的原则买的票,买了一排的1号和2号。我看到影院座无虚席,而且过道也站满了人,之前的担心完全没有必要,纯属杞人忧天。因为我是28号晚上来买票的,当时看到我买票的时候只售出了两张票,几乎所有的位置随我挑,而28号早上就已经放票了,这样的情形让我非常担心,生怕首映式冷场。现在的情形自然让我完全放心了,老徐的号召力之强可见一斑。 由于《我和爸爸》这部处女作实在让我们期待了太长的时间,公映时间一推再推,期间我们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落,对影片的期待也越来越深切,正是这种感情,使得我们不会放过期间的几乎每一篇关于它的报道,每一则关于它的影评,看得多了,整体已经有了个大概感觉,剧情和思想都已大体了然,今天的现场观看,差不多是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验证以前的种种评论。 在有的文章里看到,看《我和爸爸》时,有的观众从头笑到尾,有的则从头哭到尾,我就好奇我到底属于哪种?结果是——两者都有。我会不时地被剧中诙谐幽默的京味调侃逗得忍俊不禁,也会因为穿插的无数感人细节而伤感以至于沁出泪花,这种复杂的看电影感受实在难得碰到。老徐是北京人,京味调侃地道老练,感觉冯小刚同志似乎要面临挑战的危机(笑),加上老徐和叶大鹰一口标准的北京腔,表现起来非常传神,不少经典台词我相信将会被广为传播,成为一时的热门口头语。另一方面,电影的细节非常之丰富,浓浓的亲情,父女间的陌生和相互依恋,爱与责任的挥之不去,此类种种影片主题,都在这些精心设置的细节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无论是特写还是慢镜头,都让人感动。我觉得这部片子是非常值得一看再看的,一遍绝对不过瘾,由于细节丰富,表达细腻,所以一遍实在不能完全深刻体会其中的微妙情感的,因此,原本我的观影计划已经修改,原来是想看三遍(第一遍参加首映,第二遍自己去认真看一遍,第三遍找朋友同事一起去拉票房),现在恐怕会至少4-5遍,将来出了DVD,还会不时地拿出来温习,感受这其中的细腻情感,不煽情,却丝丝让人感动。 老徐是第一次导戏,这一点在片中还是能够看出来的,主要就是两点,以前的影评也说过,一是镜头表现手法有点单调,特写过多,处理方式不够丰富,二是情节衔接和时间跨越过于生硬,多次出现两年后或者三年后之类的字幕,这不是不可以,只是期间没有任何过渡,显得比较突兀。当然,这两方面都是技巧问题,作为导演的核心方面(思想和情节处理)老徐都把握得非常不错,技巧问题会随着岁月的磨练而很快进步的,不是大问题,不影响老徐成为一名优秀的导演。 总之,这部老徐的处女作终于是千呼万唤始出来,从这一刻起,正式要面对市场的检验,从北京到上海、苏州、成都、大连,继而是全国,尽管之前已经海内外颇受好评,还得了专业奖项,但不可否认,老徐应该还是会很看重它的票房成绩,这会给她今后导演之路带来更大的信心和顺利,艺术和市场同时取得成功的电影无疑才是最成功的,这在当今中国尤显重要,君不见以霍建起等人为代表的中国主流艺术电影现在的路程是多么艰难,希望老徐的艺术之路不要那样苦,好了,有点离题了,不再多说了,总之是希望《我和爸爸》票房获得成功。 影片放完,老徐和叶大鹰等主创人员登台和观众见面,这是我第一次亲眼见到老徐,说来惭愧,喜欢老徐三年了,一直由于种种因素没有见过她,在这之前我还挺紧张的,心里有点慌,而且随着老徐出场的临近,越来越慌,但是老徐出场的时候,我的紧张竟然削弱了,一方面是因为要拍照,转移了一点心思,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老徐的本人就像我一贯在各种媒体报章上看到的一样,不管是静态的图片,还是动态的视频,还是说话的语气和声调,都没有任何不同,我突然觉得,其实自从我喜欢她以来,我和她就一直很近,我认识到的从来都是一个完全真实的老徐,不是一个被媒体包装的老徐,这种真实使我的心情平静而舒畅,带着开心,带着欣慰,带着无可名状的满足,我想由衷的说一句——这就是我一直认识的老徐。 老徐介绍完了台上的嘉宾,又介绍了很多坐在观众席的嘉宾,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有新片《来信》的摄影师李屏宾,我回头注意看了一眼我很欣赏的这位亚洲著名摄影师,不过实在不好意思,我的眼神不太好,没看清楚,不过心里想,希望这位摄影师可以为老徐的新作品添上一道更亮的色彩。嘉宾的数量之多,验证了之前报纸上所说的有30多位嘉宾前来捧场的消息并非空穴来风,足见老徐的号召力和影视圈的好人缘。 接下来首映式就结束了,老徐等退场,去接受记者拍照和采访,由于人太多,场面比较乱,甚至出现了记者打架的场面,在这种时候出现这种情况实在不好,其实大家都是为了工作。看了这次的场面,我深深感到娱记不是好当的,辛辛苦苦的在人群里挤来挤去,还要想着保护昂贵的摄像器材,费尽心机的找个好位置可以拍些好图片,想方设法地使摄影机不被别人挡住。以前挺羡慕他们的,可以见到那么多明星,现在看到他们背后的辛酸,真是哪一行都不容易。 大概十点多钟,我们离开了影院,在回去的路上,我翻着数码相机里的照片,真是恨自己,我那么好的位置,竟然拍不出什么好照片,自己实在水平太糟了,期间恐怕找不出几张像样的,没办法,遗憾是有的,也没有补救的可能了,就自己承受吧。说实话,很多照片是可以拍好的,纯属处理方法不当,事后一想就明白,可是我这恐怕还是第一次在这种场合下拍人物,买了相机以来,基本都是用来照静物和风景,这跟我的喜好有关,看样以后也要练练拍摄人物了,最起码希望自己可以拍出张像样的老徐。 ![]() ![]() |
![]() |
|||
![]() |
![]() |
|||
![]() |
![]() |
![]() |